联系我们

西藏歌舞面具的特点

发布时间:10-24-2013 来源:www.xz323.com

歌舞被称为是一切表演艺术的母体文化,西藏有“歌舞海洋”之称,西藏的歌舞自吐番时期就开始盛行,而且其中有些歌舞已经有了情节化的内容,虽然当时的歌舞都与宗教相关,但这也为后来藏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张鹰介绍说,早起的歌舞形式是很原始的,所表达的大多是老百姓们的美好愿望,也有一些图腾崇拜的内容,可见,西藏民间歌舞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西藏王统记》有这样关于松赞干布颁布十善法典的庆祝大会的记载:“最大祛王,解闷娱乐,金戴面具,歌舞跳跃,或饰犀牛,或狮或虎,鼓舞曼舞,依次献技。”由这段文字可知,在七世纪以前,就已经有了拟兽舞蹈及其面具。张鹰说,藏族民间各种文学艺术在6世纪朗日伦赞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当发展,面具的制作也加入了百姓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元素,这让面具既有艺术气息,也贴合人们的生活。

记者在张鹰家的大门后面,看到了两具悬挂着的面具,非常精美,而且面具上还粘着一些动物的毛发,这让面具整体看来非常有立体感,张鹰告诉记者,这些面具都是他以前买的,所以价格偏低,如果现在买的话,要花上几倍的价格。

张鹰还说,在西藏还有一种叫做“卓舞”的舞蹈,这种舞蹈起源于西藏工布地方,所以其全称为“工布卓舞”,卓舞历史悠久,而且被广泛流传,历来西藏各种大型仪式庆典上都会有这一舞蹈的表演,其领舞为一位老者,整场都会戴着代表猎人的白色面具,直到现在,这种很原始的表演形式依然保留着。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和各地人文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地域风格不同的卓舞。作为一种以模拟野兽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歌舞艺术,卓舞最初大都是披戴各种兽皮表演,以模拟各种野兽为主要表现形式,藏族的先民们以这种鼓舞表现他们的狩猎生活,也通过这种舞蹈和各种动物进行感情交流。

在由张鹰主编的《藏戏歌舞》中,有一段话,对卓舞进行了描述,大致内容为:卓舞的结构形式与原始苯教的基本思想关系密切,开始段的节目被称为平整净地,主要内容是祭神驱鬼为,这很符合古老原始苯教所主张的“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与上祀天神、下镇鬼怪、中兴人界”核心思想;节目的主题是模拟动物的形态和动作;结束段为尾声,被称为吉祥。

总的来说,除了在卓舞中运用西藏歌舞面具,其他舞蹈中,如牦牛舞、折嘎、吉达吉姆等民间舞蹈中也有用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了,歌舞面具的内涵也不断延伸,歌舞面具和藏戏面具及宗教面具一样,都是西藏传统文化的载体。虽然各个地区的歌舞面具在造型上有所不同,不过总体上没有很大的差别。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承载文化的西藏宗教面具的来源     西藏旅游了解岩画的制作方法    青藏高原岩画的分布区域

青藏高原岩画向东北的渗透    西部西藏旅游通往南福地区的藏新公路   中国的西部涉及到5个省区

青藏高原岩画系统是如何    藏北高原上的岩画在古遗迹密集分布   藏北离原古代文化遗址的分布  

分布于藏北地区的岩画    西藏岩画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壁画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十几个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