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重走进藏路 开始了一段采访之旅

发布时间:10-11-2013 来源:www.xz323.com

6月21日,中央采访团“青藏线”的采访之旅,从位于安多县境内的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开始。


唐古拉山口隶属于那曲地区,这里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地区,而且这里的自然环境也是最为恶劣的,但仍有43.8万人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已经适应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努力让自己和后代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为了感谢医生,我们兄弟姐妹都姓杨
70年代出生在那曲的杨长青,因为小学成绩优异,于是被保送到天津的西藏班,在那里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后来,杨长青考进了西藏大学,选择了化学专业,并辅修了政治专业。毕业后,杨长青并没有选择留在拉萨发展,而是回到了故乡那曲当了老师。杨长青说,他现在偶尔有机会去天津出差或是旅游,看到了那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有大的变化。


记者问杨长青为什么会有汉族的姓,他说,当年他的母亲生他大姐的时候是难产,幸亏一位姓杨的汉族医生,才保得她们母女平安,他的爸爸非常感激这位医生,就让自己的孩子都改姓杨了。

巴扎妈妈的希望
位于唐古拉北侧雁石坪镇,北面与青海省格尔木市相邻,更有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横穿全境,是西藏的“北大门”。记者在这里采访了以为藏族妈妈——巴扎。巴扎的汉语很好,能和记者进行基本的交流,采访时,巴扎热情的招待我们喝酥油茶,脸上也一直挂着和蔼的笑。她告诉记者,她的三个孩子学习都很好。于是记者知道了为何她总是满脸笑容。


巴扎说,她的大儿子刚刚高考完,志愿填的是西藏大学;二儿子在北京的藏族中学读书;小女儿则在当地读初中,巴扎的小女儿叫做南杰措姆,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藏语课,数学的成绩不太好。巴扎说,孩子读了书才能有出息,不能让他们当牧民。记者问巴扎会不会想念在外地求学的孩子们,她说现在可以打电话,非常方便。

军医的最后一班岗
1984年从重庆军医大毕业后,宋强华就被分配到西藏军区医院工作,如今,已经过了27个年头。宋强华的而在现在在成都读书,妻子则在老家四川乐山工作,一家三口分居三地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很久。虽然每年有80天的探亲假,但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宋强华医生担心我们无法适应这里的高海拔,所以一路跟随着我们的采访团。汽车行驶在青藏公路平坦的柏油路面上时,宋医生感慨的说,以前交通不方便,都不能回家好好陪陪家人,当年他要做两天汽车才到了格尔木,在从格尔木坐火车到兰州,在从兰州转车到西宁,最后才能转到成都,非常麻烦。现在好了,铁路、公路都修好了,还有航班。


宋医生说,他明年就50岁了,要退休了,在这最后一年,他会好好的工作下去。退休后,他要回家好好的陪陪家人,他会把自己在西藏30年的军医生涯,一点点的讲给老伴听。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青藏高原上的“宝贝男孩”     二道沟 海拔4490米 里程表3502公里     西藏元旦称为结布洛萨

西藏人的某些娱乐    拉萨迷信风俗节日    西藏的风俗医疗情况    西藏各阶层、婚俗、丧葬、医药、节日

经过扎什贡村回到大吉岭    进入到宽阔的雅隆河谷   扎绒曲和夏卜曲的交汇点   骑马走过了协达山脉的北坡

告别了扎什伦布参观萨迎    我们到达白地宗在欧玛塘过夜     我们离开泽当,踏上返回扎什伦布的路程  

离开炯村到了南戈渡口    离开桑耶去雅隆经过日扎仓昌喇嘛庙       参观著名的青浦岩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