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多民族杂居之地盐井 当地人的今昔生活

发布时间:10-15-2013 来源:www.xz323.com

“古盐缘”是罗松邓珠在西藏芒康开的一家藏家乐,与纳西民族乡政府紧紧相邻,和街道相距50米左右的距离,有着这闹市中难得的清静。

盐井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其中纳西族和藏族人最多,而罗松邓珠就是纳西族人。处于川、滇、藏交汇处的盐井,居住着多个民族,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所以各民族的民族习俗差异并不大,如果只知道罗松邓珠的名字,是很难猜出他是纳西族还是藏族的。

“古盐缘”装修的非常漂亮。记者来到这里时,卡到铁质的大门是虚掩着的,这扇铁门装饰的极具民族特色,记者推开门走进去,看到了一栋融合了藏式和纳西族风格的小楼。虽然院子不大,但却被各种鲜花装饰的很漂亮,院子里还有一棵桃树,不算大,但上面却是果实累累,让人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走过院子,上几个台阶,就来到了主楼。进入主楼的客厅,就看到一台很大的液晶电视,据说这里可以接收几十个频道。

罗松邓珠夫妻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在拉萨上中学,另一个则在天津上学,所以现在家中只有他们夫妻两人。因为是闲暇时间,罗松邓珠就陪着我们到外面去看看。除了大门往右走,就来到了一大片的田野中,这里被一个个蔬菜大棚铺满,大棚里的蔬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罗松邓珠告诉记者,以前盐井人从事的都是制盐相关的营生,现在变了,国家的政策好,所以很多人都改行了,他自己家的盐田也是请别人帮忙打理,那些一望无际的大棚,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的。

边走边聊,很快我们就来到了一处悬崖边,向下看去,是一层层的盐田,还有滔滔流去江水。这里还有两个村庄:在我们的脚下的中格村,以及在江的对岸加达村,依然过着延续了千百年的盐田生活。在夕阳余晖笼罩下,盐田和村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作为制盐人的后代,罗松邓珠对盐田有着浓厚的情节。在田埂上,长着一种叫做“茶额措”(纳西语)的植物,罗松邓珠指着它们介绍说,他们每年都要采集很多“茶额措”,捆成束以后浸到卤水井田,它的作用是使卤水变色,并达到消毒的效果。以前晒盐是很幸苦的,妇女们要起的很早,把卤水背到盐田,男人们则要把盐通过马帮运输到外地换钱换粮,非常艰辛。

如今时过境迁,盐井人不必那样艰辛的生活了:卤水用水泵抽取,不再要人力背;盐有汽车到村里收,不在需要赶马帮去贩盐。在我们脚下的中格村以前住着几十户人家,现在只有两户了,其他大部分都搬到了214国道附近安家,他们靠种蔬菜、搞餐饮、办家庭旅馆过生活。

盐井的盐曾经远近闻名,销售的范围也很广。罗松邓珠放弃制盐后,也跑过运输,不过现在以办藏家乐发了家,记者问他是不是村里最富的,他腼腆的告诉记者不是,他们只算是中等收入。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北京市藏式休闲酒吧一块放松心灵的憩息地    到达巴文颇攀登南戈拉山口    康巴成河上游夏康布  

离开康巴成村拜访扎西却顶寺     玛拉山口的西北侧至雅玛达里河     在德庆若巴寺西面雅隆村

壮丽的坦布尔山谷、南木嘎溪    来到措纳错湖水已经结冰    沿着源自措拉湖的河道    到达位于山脊下多克村 

爬上央朋拉山口来到古莫塘     沿着林拜河走爬上隆莫拉山口     未到康巴成借宿庞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