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西藏当地群众在打阿嘎土时吟唱民歌

发布时间:10-08-2013 来源:www.xz323.com

西藏的文物保护单位非常多,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等等,而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几乎这样的优美的旋律萦绕着:“西藏美,这里的山清水又秀,身上的藏袍锦似霞,心上的人儿真俊俏……”这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歌。记者一行来到西藏自治区曲松县城南侧,经过有七百年历史的拉家里王宫建筑群时,就听到了这天籁般的歌声。

据西藏山南地区文物局副局长更堆嘉措介绍,这是民歌是当地群众在打阿嘎土时所吟唱的。打阿嘎土作为一种西藏建筑的传统工艺,被应用于铺设寺庙、宫殿等建筑的地面和屋面,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采用人工捶打铺满地面的大颗粒石子的方式,使其更加的紧实、细密,再在路面上铺上榆树皮、抹上菜籽油,这样地面就会变得结实且光滑。

记者采访现场的施工人员了解到,经过打阿嘎土的方式制作出来得地面,经久耐用,使用时间长达千年,只不过这种工艺非常费时费力,而且成本很高。记者看到,拉家里王宫内的几个厅室的面积并不大,但却有300多人在同时施工,这里的每平方米地面都要花费将近10天的时间反复打磨,不过,即使是这样,西藏所有涉及地面、屋面的文物修缮工程,哈市全部使用打阿嘎土这种传统工艺,因为只有这样才更能还原建筑的原貌。

更堆嘉措告诉记者,他们在修善文物的过程中,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而且施工是要非常的谨慎,“原材料、原工艺、原风格、原结构”,这四个“原”,是施工时要尽量保持的,总的来说,就是竭尽所能地保留、恢复历史原貌。因此,在很多维修点,施工队伍在施工前,总是会先请教当地的老僧人、老木工、老铁匠等,让他们帮忙回忆这些建筑的历史原貌,也就如何施工征求他们的意见。

修旧如旧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打阿嘎土地面和屋面、打磨巴嘎土墙面,其他很多细节上都能体现出来,例如边玛草墙。
对于藏式宫殿和寺庙来说,红色是非常重要的色彩,而边玛草墙就是就是构成这些建筑红色外观的主要来源。边玛草墙的工序繁多,包括砍伐、烘干、裁剪、用牛皮绳绑扎、整齐垒放等,这些工序全部是由人工完成的,其每平方米要花费5000元,造价之高,令人咋舌。僧人们告诉记者,虽然花费很高,但是边玛草是绝对不能省略的,因为它可以减轻墙体的重量,而且通过边玛草墙的不同高度,可以判断寺庙的等级以及重要性。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81岁老人守护西藏民间艺术“百汪”      在美丽的拉萨旅游的日子    青藏铁路火车介绍了解更多西藏

拉萨旅游攻略:品尝美食晒太阳以即旅游行程描述     2012年春运青藏铁路实行实名制售票

青藏铁路火车票价格查询和列车时刻表    怎样预防高原反应?高原反应都有什么症状? 

西藏高原旅游注意事项    走进拉萨即拉萨旅游攻略    拉萨旅行路线攻略逍遥五站玩转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