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西藏岩画造形风格简练、拙朴

发布时间:09-24-2013 来源:www.xz323.com

发现西藏岩画的人,大多是在西藏境内考察的外国学着,早起发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的前40年。十九世纪末期的英国考古学家弗兰克以及二十世纪初期的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彼得?奥夫施莱特,曾经好几次深入西藏腹地,他们对岩画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了非常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自1992年起,美籍藏学家温森特?贝莱萨来到藏北高原考察探索,在这里的古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新岩画。而我国对西藏岩画考古发现的序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逐渐拉开。

在西藏铜石并用的时期,石头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石文化”的环境下,岩画的出现,只算是这个文化背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刻画艺术以岩石为载体,不仅加强了绘画的记述与表意功能,也强化了绘画直接记录和揭示精神内涵的功能。就像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李永宪所说的那样,岩画属于高原遗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能和高原古遗址的其他形式,如墓葬、居住址、祭祀遗迹等,具有“共时性”、“共地性”,而这些共同体,却又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因素,也记录和反映了同一时段、同一地域人群的多种活动。

最近几年,温森特?贝莱萨在西藏北部高原的考察成果也已经被证实了,西藏北部高原的古文化遗址,其构成部分主要是由石建筑遗存或列石、独石、石圈等“巨石遗迹”等,这也就说明,在西藏北部高原地区的前佛文化时期,其文明形式主要是由物质文化构成,比如石居建筑、石丘或石棺墓葬、石造祭坛、独石等等,这一种文化形式是以岩石、巨石、累石、砌石等“石”料为其物质基础的。

独特的造型风格,是西藏岩画在艺术方面的突出特征,其岩画的造型的总体特征就是简练、拙朴。不管是涂绘岩画还是凿刻岩画,其组要的造型不是“以线造形”,就是“以面造形”,还有就是这两种结合的造形手法。然而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来表现图像,所表现的都只是物体的外观轮廓和基本体态,不会太专注于对细部末节的刻画,所以我们看画时,如果想要识别动物种属和人物身份,主要是依据其体形和动作姿态的特征。众所周知,岩石是坚硬粗砺的,而那时的工具也是有限的,所以藏族的祖先们在创作岩画时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从容不迫,所以对他们来说,最佳效果的造形就是最简洁、最准确的造形。而岩画的创作者能够十分简练地运用线条或块面刻画如此生动的画作,也充分体现了高原先民们高超的形象概括能力和造形技巧的水平。

因为独特历史文化原因,西藏在和平解放之前,其美术是绝对依附于宗教的,对于世世代代庙堂美术家和民间美术家来说,他们的创作主旨就是“受宗教信仰启迪,为宗教信仰服务”,这也是他们的供养方式以及生存手段。虽说绘画流派很多,但古往今来的画家们都严格的遵守一本本造像经创作,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在这广袤的雪域高原上,虽然表现佛国世界的宗教壁画、唐卡、塑像与石刻艺术多如牛毛,但在传统意义上,却很难找到具备单纯审美价值的艺术绘画,这就是神本主义文化生态的特征之一。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真正发现和享受西藏特有的美    大昭寺旅游景点    大昭寺的历史与传说     西藏色拉寺盛大的规模

为祈福而建的藏北孝登寺    帐旅寺庙柏尔贡巴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代表寺院色拉寺   

丰富多彩的藏民族特色八廓街    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    冰晶的园林冰塔林  蒙藏文化交融的“三十九族地区”

传说中的布达拉宫是如何建成的   布达拉宫的旅游景点     拉萨的布达拉宫   神秘的加林山岩画和荣玛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