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已经有藏族先民的足迹.约四五千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分散的藏族先民部落逐渐得到统一,形成了藏族社会的最初阶段。

河边的经幡与哈达
公元7世纪,西藏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松赞干布继任赞普之后,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吐蕃王朝3有关西藏的文字记载也大多开始于这个时期。松赞干布在位期间迎娶了文或公主,并从大唐学习和汲取了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政治文化成果。他从大宭引人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请汉族文人入吐蕃代典表疏,与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极为友好的关系。藏文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得到完善。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他为“王”。可以说,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王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情谊。 公元710年,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王朝的另一位公主^金城公主也带着大量工匠、工具和《毛诗》(即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礼记》等文化典籍入吐蕃,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河边的经幡与哈达 一百多年后,吐蕃赞普赤祖德赞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结果双方官员分别在长安和拉萨举行了会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庆会盟”。会盟中双方重申了“和同为一家”的情谊,宣言今后仍需“社稷叶同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三块“唐蕃会盟碑”中,现有一块仍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西藏的佛教一直与西藏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内部的矛盾日趋激巧.边地将领也因派系不同展开了长年的混战。11~12世纪,藏传佛教形成了宁玛派、喝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派别,后又从噶举派中派生出了许多支系。这些教派分別与当时的封建割据势力结合在一起,促成了西藏“僧俗一体、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公元842年,统治两藏地区200多年的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互相怔伐,战争连绵不断,持续了400余年。

牦牛头骨
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后,封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元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宣政院,建立了西藏萨迦地方政权,西藏成为元朝中央政苻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明朝中央政府承袭元制,先后敕封过三大法王和各级厝官,设立乌斯藏、朵甘两个行都指摔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苻.管理西藏军政事务.并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权。到了清朝,西藏与中央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1652年、1713年清政苻分别册封达赖和班禅,正式确定其封号。1721年,清政苻废除第巴制度,制定噶沦制度。1727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对西藏进行全面管理。1790年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政府.1791年清政府派军进驻西藏.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共同掌管西藏事务。1792?1793年清政府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治、财政、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加强了中央的管理。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苻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